瑞峰院夜语奉酬郑簿

百级上层峦,呼镫同所欢。
瓷杯真有道,行李似无官。
妙语胜熊掌,疏才愧鹖冠。
古人相见意,不作酒肴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夜晚在瑞峰院的聚会,诗人通过生动的场景和语言,展示了深厚的情谊和豁达的为人处世态度。

首句“百级上层峦,呼镫同所欢”描绘了登高游览的情景,众人一起攀爬上百级台阶,到达山顶,点上灯笼,一同欢聚。这表达了众人共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接下来“瓷杯真有道,行李似无官”用比喻的手法,瓷杯象征着高雅的情趣,行李象征着身份地位。这里说瓷杯的使用体现了真正的品行,而行李则像是没有官职般轻便,意思是大家在这里抛开了世俗的束缚,以平等的心态相聚。

“妙语胜熊掌,疏才愧鹖冠”进一步描述了聚会的氛围。妙语佳言如同美味的熊掌,令人陶醉,而诗人自谦地说自己的才能不够高明,无法与他人媲美。这既是谦逊的表现,也体现了大家在聚会中自由交流思想,不用拘泥于形式的心理状态。

最后“古人相见意,不作酒肴看”表达了这种心态背后的哲学思想。诗人说古人相见时的情意,不需要通过美酒佳肴来表达,此处的“古人”可以理解为古人之间纯真的友谊和相见时的坦诚。这种深厚情谊不依赖于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在心灵上的相互理解和肯定。

整首诗通过描写一次夜游和聚会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超越常规社交规则、追求心灵共鸣和真诚交流的意境。

林亦之

(1136—1185)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