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侍御手植牡丹二本于松桂下今松桂成阴牡丹零落殆尽感赋百字示骏孙
一从柱史去,寂寂对花神。
松桂轻阴合,苔莓古径新。
药栏萦蝶少,画鼓坏床贫。
旧壁蛛侵字,虚墙燕掠尘。
飘零浣花叟,孤负洛阳春。
南国多才子,东山罢众宾。
烛来庭似月,簪却鬓如银。
谷雨红争堕,柴门晚负薪。
大夫犹有赋,招隐更无人。
何处寻姚魏,乌衣整角巾。
松桂轻阴合,苔莓古径新。
药栏萦蝶少,画鼓坏床贫。
旧壁蛛侵字,虚墙燕掠尘。
飘零浣花叟,孤负洛阳春。
南国多才子,东山罢众宾。
烛来庭似月,簪却鬓如银。
谷雨红争堕,柴门晚负薪。
大夫犹有赋,招隐更无人。
何处寻姚魏,乌衣整角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看到父亲生前种的两株牡丹如今凋零衰败,触景生情引发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八句写眼前荒凉景象:父亲(柱史指做官的父亲)去世后,牡丹花无人照料,松树桂树倒是长得茂盛,遮住了阳光。花园里蝴蝶稀少,画鼓(装饰鼓)和床都破旧了,墙上蛛网密布,燕子飞过扬起灰尘。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家道中落的凄凉。
2. 中间六句写自己的境遇:像杜甫(浣花叟)一样漂泊,错过了牡丹盛开的季节。虽然生在文人辈出的江南,却像谢安(东山)一样不再接待宾客。晚上点蜡烛时庭院亮如月夜,拔下簪子才发现头发已白。这里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年华老去的惆怅。
3. 最后六句更深层的感慨:谷雨时节本应是牡丹(红)盛开的时候,现在却早早凋落,自己只能做个砍柴的普通人。虽然还能写诗(大夫赋),但已经没人理解自己的隐居生活。最伤感的是,再也找不到名贵的牡丹品种(姚黄魏紫是牡丹名品),只能整理衣冠独自哀伤。
全诗通过牡丹的盛衰,隐喻家族和个人的命运变迁。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伤感——父亲种的花还在,但一切都已经不一样了。诗中用松桂反衬牡丹,用热闹的往事对比冷清的现状,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