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像是一个疲惫旅人的内心独白,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尽了漂泊的辛酸。
前两句"风尘嗷落魄,不忍说长安"像电影特写镜头:一个满身尘土的人摇头叹息,连曾经向往的长安(象征功名富贵)都不愿再提。这里的"不忍说"特别打动人,不是不想说,而是心里太苦,连开口都成了煎熬。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遇到熟人问近况。但回答不是诉苦,而是用"行路难"三个字轻描淡写带过。这种克制反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他经历的艰辛——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只写"最近有点累",背后可能藏着无数说不出的难处。
全诗妙在四个层次的情感递进:从外貌的落魄(风尘),到内心的苦涩(嗷),再到难以启齿的窘迫(不忍说),最后化作一声叹息(行路难)。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揭开游子的辛酸,让每个为生活奔波的人都能找到共鸣。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