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韩溪诗 其二

平日渔樵皆病涉,当年将相尽成功。
淮阴未济酂侯识,留得雄才归汉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普通人难以跨越的困境,和成功者背后的关键机遇。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老百姓打渔砍柴时连过河都困难("病涉"),而那些名将宰相却能成就大业。这里暗指成功不仅靠能力,更需要机遇。

后两句用韩信(淮阴侯)和萧何(酂侯)的典故:韩信当年落魄时,是萧何看出他的才能,在月下追回他,最终助刘邦建立汉朝。诗人说正是萧何的慧眼,才让韩信这样的雄才没被埋没,得以在汉中展现抱负。

全诗的精髓在于:既承认个人才能的重要性("雄才"),更强调伯乐识人的关键作用。普通人就像"渔樵"一样常被现实所困,而成功者除了自身实力,更需要像萧何这样的贵人提携。这种对机遇与才能关系的思考,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