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杂诗一百八章 其八十三

景物以心变,在目多不齐。
皎月照我辕,令我心依依。
平沙动漪色,倒影翻马蹄。
我车升高坡,月转天南低。
丛林忽掩月,我行投晦迷。
回光偶相射,露草浮萋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赶路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月亮与景物的互动变化,展现了内心细腻的情感波动。

开头两句说"景物会随着心情变化,眼睛看到的景象也各不相同",点明了主观感受对观察的影响。接着描写皎洁的月光照在马车上,让诗人感到温暖眷恋。这里月光不仅是自然景物,更象征着某种精神寄托。

中间部分生动刻画了月光下的动态画面:平坦沙地上泛着涟漪般的月光,马蹄的影子在水中晃动。当马车爬上高坡时,月亮似乎也跟着移动,向南方低垂。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写丛林突然遮住月亮,道路变得昏暗不明,但偶尔漏下的月光与露水打湿的草丛相映成趣。"晦迷"暗示人生路上的迷茫时刻,而"回光"则象征着希望的光芒。全诗通过月亮与行路的互动,巧妙地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表达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光明的向往。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