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三首

开口有时非,开口有时是。
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
释迦老子碗鸣声,达磨西来屎臭气。
惟有山前水牯牛,身放毫光照天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理不在华丽的语言里,而在平凡的生活中。

前四句说:说话有对有错,但无论是粗话还是漂亮话,本质上都能指向真理。就像"碗响"和"屎臭"这些日常琐事,其实和佛祖说法、达摩传道一样,都蕴含着宇宙真谛。

后四句更绝:用"水牯牛"(耕田的老水牛)这个最普通的形象,说它身上发出的光能照亮天地。这是在打破人们对"神圣"的刻板印象——真理不在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而就在田间地头的老牛身上。

全诗用三个反差极大的意象: 1. 碗筷声响 vs 佛祖讲经 2. 粪便臭味 vs 达摩传法 3. 耕田老牛 vs 天地圣光

这种对比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形式,真理就藏在最平凡的事物中。就像我们现代人总追求高大上的东西,却忽略了身边一粥一饭里包含的生活真谛。

释法泰

释法泰,号佛性,俗姓李,汉州(今四川广汉)人。住鼎之德山,邵之西湖及谷山道吾,敕居潭州大沩。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七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