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大司马梁玉立先生四首 其四

尺五天低韦杜城,文星长傍禁垣明。
每因馀论谙前事,雅有虚怀接后生。
阁上麒麟图早识,座中鹦鹉赋难成(谓丙寅春公召饮事)。
从今一上生申颂,感激曾蒙记姓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梁玉立)的祝寿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了受赠者的品格和两人的情谊。

前两句用比喻手法:把梁玉立比作低垂在长安韦杜豪宅区(象征权贵之地)的"尺五天",又比作靠近皇宫闪耀的"文星",既说明他地位尊贵,又强调他的文采光芒。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梁玉立喜欢通过闲聊传授人生经验("馀论谙前事"),谦虚对待晚辈("虚怀接后生")。用"麒麟图"典故暗指他早有功绩,而"鹦鹉赋"则幽默回忆某次宴饮时自己才思枯竭的窘态。

最后两句抒情:作者表示今后要写更多祝寿诗("生申颂"),特别感动的是这位大人物居然记得自己这个小人物。通过"曾蒙记姓名"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梁玉立礼贤下士的品格,以及作者受宠若惊的心情。

全诗妙在既有对长者的崇高赞美,又不失生活化的真实细节(比如宴会上写不出诗的尴尬),让一位位高权重却平易近人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