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苦难,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
前两句用对比强烈的画面感道出灾情:庄稼本该绿油油的,却像被旱魔烤过一样枯黄萎靡;雨后青草刚冒头,土地却泛起白花花的盐碱,像云一样覆盖田野。这里用"黄萎""白成云"的视觉冲击,让人直观感受到灾情的残酷。
中间两句发出沉重叹息:过去肥沃的乐土如今变成地狱,这种级别的灾荒连古书上都没记载。诗人用"今"与"古"的时间对比,突出灾难的空前性,透露出深深的无力感。
最后两句借用《左传》典故暗含讽刺:官府还像往年一样,春天催耕种夏天催除草,可面对这样的绝境,这些例行公事的政令还有什么用?"空烦"二字道尽农民面对形式主义政策的疲惫与无奈。
全诗像一部纪实短片:镜头从枯焦的庄稼特写拉开,展现被盐碱吞噬的田野,最后定格在农民面对官府文书时麻木的表情。没有华丽辞藻,却用土地的颜色变化(黄-青-白)和古今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天灾之痛与民生之艰。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