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飞霜崖

飞霜崖过霜台客,冻雨淋漓湿豸袍。试向山头立相对,崔嵬寒色欲争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冬日山景图,同时暗含了人与自然的较量。

第一句“飞霜崖过霜台客”点明了地点和人物——一位官员(霜台客,指御史之类的官员)经过飞霜崖。这里的“飞霜”既指寒冷的天气,也暗示了山崖的高峻险恶。

第二句“冻雨淋漓湿豸袍”进一步渲染环境的严酷。冻雨打湿了官员的官袍(豸袍是古代御史的服饰),说明天气极其寒冷,风雨交加,赶路十分艰辛。

第三、四句“试向山头立相对,崔嵬寒色欲争高”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想象,如果站到山顶和这座巍峨的雪山对峙,会发现连凛冽的寒气都仿佛在和人比谁更高。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寒色”写得有生命力,好像在挑战人类。

诗的精髓在于通过夸张的想象,把自然的力量人格化,让读者感受到山的雄伟和寒冷的威力。同时,也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但又带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即使环境再恶劣,人依然敢于“立相对”,与自然一较高下。

整首诗语言简练,画面感极强,读起来能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真的站在那座飞霜崖下,感受刺骨的寒风和巍峨的山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