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其一

春至阳气动,轻雷殷方鼓。
晴川泛朝光,草树沐新雨。
农人负耒出,操作及童竖。
有生宁不劳,俯仰各有取。
曰余本拙懒,逝将事农圃。
所急在治生,岂伊慕高古。
贫贱惜筋力,忧伤亦何补(陶公心事,正于不讳治生传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农忙的生动画面,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和生活的思考。

开头四句写春天景象:阳气萌动,雷声隐约,阳光洒在河面,草木沾着新雨。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中间四句写农人劳作:大人小孩都带着农具出门干活。诗人认为人生在世就要劳动,每个人都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这里透露出对劳动价值的肯定。

后六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他承认自己生性笨拙懒惰,但为了生计也要学着务农。他强调谋生是最要紧的事,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高尚的古风。最后两句说得很实在:穷苦人更要爱惜体力,光忧伤有什么用呢?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的朴实真诚。诗人不唱高调,坦然承认自己务农是为了糊口,这种务实的态度反而显得可贵。他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转化成了普通人为生活奔波的实在,让古典情怀有了接地气的表达。

诗中"贫贱惜筋力,忧伤亦何补"这两句尤其精辟,道出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智慧:与其唉声叹气,不如踏实干活。这种积极面对困境的态度,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