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二首 其二
淹留四十年,宵旦为人谋。此道不可传,明珠徒暗投。
悟理贵力行,空闻岂真修。市井多佳士,所识非王侯。
追呼马队中,君子之所羞。营营竟何为,不肯归山丘。
所食不过饱,粗衣省多求。日出荷锄去,日入濯清流。
百虑不干怀,自春乃徂秋。精识与奇情,终古行当休。
峄阳产孤桐,爨下获其俦。宿雾隐高林,百里闻虎吼。
孰是圣人徒,而为吾道忧。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耕田人四十年的生活感悟,核心思想是:踏实劳动比空谈道理更重要,平凡生活自有真谛。
开头四句是人生总结:种地四十年,每天为生计忙碌。有些人生道理没法用语言传授,就像明珠扔在暗处没人看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展开:
- 理想层面:嘴上说大道理不如动手去做,市井里有很多能人(非权贵),真正的君子羞于在权贵马队里阿谀奉承。
- 生活层面:何必忙忙碌碌不肯回归田园?吃饱穿暖就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无忧无虑——这是作者向往的简朴生活。
最后用三个比喻升华主题:
1. "峄阳孤桐"(好木材)和"爨下其俦"(灶下烧火棍)对比:说明人才可能被埋没
2. "雾中虎吼"的意象:暗指社会险恶
3. 结尾反问:谁才是真正传承圣贤之道的人?表达对当下社会风气的忧虑
全诗魅力在于用种田人的口吻,把劳动哲学讲得生动具体。最打动人心的句子是"百虑不干怀,自春乃徂秋"——种地人春种秋收的单纯快乐,胜过世间无数烦恼。作者通过反对"追呼马队"的虚荣生活,肯定"荷锄濯流"的朴实人生,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本质上,这是首"反内卷"的古代诗歌,告诉人们:简单劳动中藏着大智慧,别被名利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