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遇同年吴圯宪副往洮泯兵备问余彼中风俗赋此答之

洮泯苦寒地,自昔号西戎。板屋家家是,毡裘处处同。

花开春暮后,猿啸雨馀中。居处须当避,南山瘴疠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洮泯地区(今甘肃一带)艰苦荒凉的边塞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前四句直接点出洮泯的特点:这是个气候恶劣的苦寒之地,历史上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塞。当地人都住在木板搭建的房屋里,穿着毛毡制成的衣服,生活条件非常简陋。

中间两句通过自然景物描写,展现当地独特的气候特点:春天来得特别晚,花开都要等到暮春时节;雨天过后能听到猿猴的啼叫声,暗示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贴心提醒:在这里生活要特别注意躲避南山吹来的瘴疠之风(指热带山林中容易致病的湿热空气),既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也侧面反映出当地环境的险恶。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边塞地区艰苦的生活环境,既有对自然风光的客观描写,又饱含对友人的真挚情感,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片苍凉的土地和质朴的民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