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庄吊王中丞三善

重围亲解贵阳城,手剪蛮奴十万兵。
虎子不擒空入穴,豹皮虽死尚留名。
降人轻信悲文伟,烈士无援恨进明。
一卷黔书论成败,平反苛论仗邹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王三善的将军在贵阳解围、平定叛乱的故事,赞颂了他的英勇和悲壮结局,同时反思了历史评价的争议。

首联写王三善亲自率军解贵阳之围,以少胜多击败十万叛军,展现其军事才能。"手剪蛮奴"用夸张手法突出他的勇猛。颔联用"虎子""豹皮"比喻:虽然没能彻底消灭敌人(虎子),但他的威名如豹皮般留存;暗示他虽战死却留下不朽名声。

颈联用历史典故对比:王三善像三国时的费祎(文伟)一样轻信降将导致遇害,又像唐朝张巡那样因孤立无援而失败。这两个典故凸显其性格弱点与客观困境。尾联提到后人评价:史书(黔书)记载他的功过,而邹生(可能指史官)为他平反苛责,说明历史评价会随时间推移更趋公正。

全诗通过战场英姿、性格缺陷、历史评价三个层次,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悲情英雄形象。最打动人的是"豹皮虽死尚留名"——肉体消亡但精神永存,这种超越生死的气节正是中国传统最推崇的英雄品格。诗中既有金戈铁马的壮烈,也有对历史评价的深刻思考,层次丰富又饱含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