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一只雌白兔的意象,巧妙表达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孤独与困境,同时暗含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前两句写白兔独自徘徊,想舔雄兔的毛却无法靠近——用兔子比喻女子在男权社会中难以获得平等的情感关系。"火伴谁知木兰女"引用花木兰的故事,暗示女性即使有才能也常被忽视;"窦玄妻"的典故则指向被抛弃的女性命运,强化了孤独感。
中间四句用星月比喻女性价值:"瑶光星"易散,暗指女性青春易逝;"金色"难依附月亮,象征女性难以在社会中找到稳固地位。"赤眼迷离"表面写兔子的红眼,实则讽刺外界对女性的偏见目光。
最后两句是全诗亮点:白兔虽被迫捣药(暗指女性承担琐碎劳动),但"刀圭"(古代量药工具)一词暗示她仍掌握着某种主动权——在困境中保持清醒,默默积蓄力量。
全诗像一则寓言,通过兔子的形象,既道出古代女性的无奈,又透露出一种柔韧的反抗:即使身处劣势,也要清醒地守护自己的精神世界。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