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鼓山① 其一

四野尘氛起,城头鼓角喧。
欃枪纷市井,荼火乱乡村。
糇橐头为戴,衣牵媪负孙。
河山应不改,心迹向谁论。
煮茗防烟沸,入深⑴畏鸟言。
见几宜早蹈,知避远于樊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逃难的场景,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开头四句用强烈的画面感展现战乱爆发:四面八方尘土飞扬,城头战鼓号角齐鸣,战火蔓延到集市和乡村,百姓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欃枪"(长矛)和"荼火"(战火)两个意象生动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中间四句聚焦逃难百姓:人们用头顶着干粮袋子,老妇人背着孙子艰难前行。诗人望着不变的河山,心中充满无人理解的苦闷——山河依旧,为何人世却如此动荡?

后四句写逃难细节:煮茶要防浓烟暴露行踪,躲进深山又怕鸟鸣引来追兵。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聪明人应该早早避开战乱,懂得躲避的人比关在笼子里(指被困战区)的人明智得多。

全诗通过: 1. 动静结合的描写(尘氛起/鼓角喧) 2. 大小场景的切换(市井乡村/老妇负孙) 3. 矛盾心理的刻画(想喝茶又怕烟/想藏身又怕鸟) 生动展现了战乱中普通人的生存智慧与无奈,语言朴实却震撼人心。最后"远于樊"的比喻,道出了乱世中最珍贵的智慧就是懂得及时避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