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烈殷氏行

扶舆正气凝津水,巴台十丈云中起。惨绝千秋殷氏操,西风一哭崩垣垒。

十六梳头丽且庄,菱荷制佩芙蓉裳。楚楚蓁蓁花下萼,纷纷人说郁金堂。

施衿何意遭嚚恶,穿墉穿屋纷相度。击碎珊瑚心不渝,炙燔任肆千般虐。

爆爆炖炖肌尽残,屹然劲节无盘跚。众愤徵歌写幽恨,香风脉脉透琅玕。

卓哉太守真英灼,亟遣官司讯帷箔。烂额焦头衽席间,九死余生犹婉若。

漫为好语谢长官,鸨羽籧筱终讳却。八龙蜿蜿扶云车,几日升皇别城郭。

我闻古来贞烈焕坛壝,惟拚一死全纲维。谁复夜夜深闺月,洒遍残红泣子规,叹息氏年方弱小,珠辉玉洁全贞皎。

钳口珍谈淋烙凶,从容完璞归青杳。不须哭赴海门潮,不须愤藉新城𢁕。

不须匕首觅夫人,不须鸩羽藏清醥。但冀吾生释罪愆,忍令尊亲逢指眺。

终始孤芳秘自珍,亭亭净植出泥沼。凄其一片泣幽明,轻寒五月燕山绕。

姓氏从教丽泰华,参天伟节中逵表。郡符一夜到城来,裁诗结伴相喧豗。

或欲陈刍瞻外椁,或欲镌石树瑶台。我思风化从来起闺无,拍案为呼真节苦。

仁厚存心铁石肠,大白不涅谁能伍。窈忽精魂郁森碧,蟠天匝地鸣金鼓。

舆论蓬蓬塞太虚,广陵调绝哀言谱。神镜尤凭司牧贤,寒江月冷香魂吐。

青冢烟迷贞不埋,剑花弹放春花腐。含毫洒泪写幽光,悲歌屡起酬清酤。

极目殊恩沛自天,特表芳徽传万古。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名叫殷氏的贞烈女子的悲惨故事,歌颂了她宁死不屈的坚贞品格。全诗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如下:

开篇描写了殷氏生活的环境,巴台高耸入云,津水凝聚着正气,为故事铺垫了悲壮的基调。殷氏十六岁时美丽端庄,像荷花一样纯洁,人们都称赞她住在华丽的房子里。

然而她不幸嫁给了凶恶的丈夫,遭受了非人的虐待。诗中用"击碎珊瑚"比喻她心志坚定,"爆爆炖炖"形象描绘了她被烫伤的惨状,但她始终没有屈服。百姓们用歌声表达对她的同情,连香风都为她的遭遇哀伤。

当地太守是个正直的官员,立即派人调查此事。但即使被折磨得体无完肤,殷氏仍然保持尊严。她婉言谢绝官员的帮助,始终不愿说出实情,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诗人赞叹说,古往今来很多贞烈女子都以死明志,但殷氏特别令人痛心,因为她年纪轻轻就遭受如此折磨。她不需要像其他人那样投海、藏毒来证明自己,只是默默承受着痛苦,不愿连累家人。

最后,诗人描写了殷氏死后人们的反应:官府连夜赶来,人们或想瞻仰她的棺木,或想为她立碑。诗人认为社会风气要从家庭开始培养,为殷氏的节操深深感动。虽然她的生命如春花般凋零,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全诗通过殷氏的悲惨遭遇,歌颂了中国传统女性宁死不屈的贞洁品格,同时也隐含着对封建礼教压迫女性的批判。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殷氏的坚强与不幸,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