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寒食节时漂泊异乡的孤独与伤感。
第一句"细雨平江湿晚烟"用简单的自然景物勾勒出江南春雨的朦胧画面——细雨打湿了平静的江面,暮色中的水汽弥漫开来。这样的景色本身就带着几分忧愁。
第二句"客中寒食倍凄然"直接点明主题:在异乡过寒食节,孤独感被无限放大。寒食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独自在外,这种对比让凄凉感更加强烈。
第三句"津楼落日重回首"写诗人在渡口的楼阁上,看着落日余晖,一次次回头张望。这个动作生动表现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落日更增添了时光流逝、归期渺茫的惆怅。
最后一句"肠断东风燕子前"最为动人:春风吹拂中,看着成双成对的燕子,想到自己形单影只,简直肝肠寸断。用燕子的成双反衬自己的孤独,这种对比手法让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整首诗没有用复杂典故,就是通过细雨、江烟、落日、燕子这些寻常景物,配合"凄然""肠断"这样直白的感情词,把一个游子在特定节日里的思乡之情写得感人至深。我们每个人都有想家的时候,读这首诗时那种孤独感很容易引起共鸣。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