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亮工题费晓楼画东坡参禅图卷

画中东坡是主人,题诗意多在琴操。兼金价因晓楼笔,信乎人各徇所好。

当日黄州一秃翁,文章事业空兀奡。贤豪失意说皈依,妇人醇酒同无告。

个中勘破让蛾眉,竟著田衣风月扫。费生妙笔得神气,颊毫眉妩皆精到。

位置荒山野筱间,忘却春风有寒燠。荣枯悟后见此境,正如木落潭清潦。

秦郎爱画亦能画,每获异迹辄相报。谈禅论画吾茫然,自笑题诗殊柄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秦亮工为朋友费晓楼所画的《东坡参禅图》题写的作品。全诗通过画作内容展开联想,既有对苏轼(东坡)人生境遇的感慨,也有对画作艺术的赞赏,最后还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处世态度。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来理解:

1. 开头四句写画作内容:画中主角是苏东坡,但题诗的重点却在琴操(苏轼的红颜知己)身上。费晓楼的画技高超,让这幅画价值连城,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偏好。

2. 中间八句写苏轼的人生:回忆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落魄形象,这位大文豪在失意时也谈佛论道寻求精神寄托,和普通人在困境中借酒消愁没什么两样。但最懂人生真谛的反倒是琴操这样的女子,她最终选择出家为尼。费晓楼的画生动传神,把苏轼画在荒山野竹之间,传神地表现出他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

3. 接着四句写观画感受:看透世事荣辱后再看这幅画,就像看到秋天落叶飘零、潭水清澈的景象,让人心境平和。

4. 最后四句写作者态度:夸赞收藏者秦亮工懂画也会画画,但自己(作者)对谈禅论画其实不太在行,自嘲写的题诗可能和画作意境不太吻合。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通俗语言评价名画,既赞画技又谈人生 - 通过苏轼的遭遇,表达"人生得失都是常态"的豁达 - 最后自嘲式的结尾显得真实可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 把深刻的禅意转化为"看淡荣辱"的生活智慧,容易引起共鸣

诗中"贤豪失意说皈依,妇人醇酒同无告"等句尤其精彩,说明再了不起的人物在困境中,也和普通人一样需要精神慰藉,这种平等视角很有现代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