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壮阔与艰辛,充满豪情又不失文人情怀。
前两句"跃马长城外,方知眼界宽"像电影开场:将军骑马冲出长城,眼前豁然开朗。这里用"眼界宽"既写实景,也暗指人生阅历的拓展。
中间四句用强烈对比展现边塞气候的极端:"晴天打雷下雨"和"夏天夜里冷得像下霜",这种反常天气凸显戍边之苦。"铁骑"两句写军营日常:秋天骑兵像猎鹰般训练,清晨用金盘盛着獾肉祭祀,既有肃杀之气,又带草原民族特色。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军营里满是兵器战马(柳营指军营),却"容我一儒冠"——允许我这个书生存在。诗人以文人身份融入军营,既自豪于能参与戍边,又保持着书生的本色,这种身份反差反而成就了全诗独特的魅力。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的纪录片:有长城外的辽阔画面,有边塞的特异气候,有军营的粗犷生活,最后镜头定格在书生将军身上,让读者看到热血与书卷气的奇妙融合。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