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历天池石壁图

我登鸟道华山巅,一泓天池乃俯视。
设从山下望石壁,虚无应在云端拟。
乃知居高见自广,游于物内迷恶美。
渔山写照即境披,评图莫若评其理。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登高望远的感悟,用天池石壁图的观画体验来比喻人生哲理。

前四句描述登山经历:作者像走鸟道一样艰难地爬上华山山顶,低头就能看到天池全景。但如果从山脚下抬头看石壁,只能想象云雾中模糊的景象。这里用"俯视"和"仰望"的对比,生动展现了站位高低带来的视野差异。

后四句转入哲理思考: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如果困在事物内部("游于物内"),就会迷失方向分不清好坏。就像画家吴历(字渔山)作画要亲临实景一样,欣赏画作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全诗用"登山看景"这个日常经历,巧妙比喻了三个生活智慧:
1. 格局决定眼界(站得高看得远)
2. 当局者迷(陷入细节反而看不清本质)
3. 看事物要抓住核心(赏画要懂画理)

最妙的是把山水画鉴赏和人生哲理自然融合,就像我们现代人常说"要有大局观""跳出盒子思考",但诗人用具体的登山看画场景来表达,既形象又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