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慎思初入试院

江南尝应檄书行,多向西风拂露英。
薄暮解装融祖寺⑴,侵晨挥策楚王城⑵。
明蟾又见中秋色,哀雁仍闻半夜声。
怀旧感新搔短发,归时应有二毛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邓慎思初入试院(科举考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奔波和人生感慨。

开头两句写他接到朝廷征召文书后匆忙赶路,一路迎着西风、踏着晨露赶考。接着用"薄暮解装""侵晨挥策"这种早晚赶路的细节,生动展现了旅途的辛苦——傍晚才在寺庙卸下行囊休息,天没亮就又挥鞭赶往楚王城(指武昌)。

五、六句通过中秋明月和半夜雁鸣这两个意象,既点明了赶考时间(中秋时节),又用雁的哀鸣暗示内心的孤独感。最后两句最打动人:他站在考场外,一边回忆过去一边感慨当下,忍不住挠头叹息,想到这趟考试归来时,恐怕又要多添几根白发了。

全诗妙在把科举考试这件"大事"写得特别有人情味。没有直接写考场多严肃,而是用风尘仆仆的赶路、深夜的雁叫、挠头叹气的动作这些生活化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古代读书人赶考的真实状态——既怀揣理想,又充满焦虑,连头发白了都顾不上。尤其是最后关于"二毛生"(白发)的联想,把读书人对年华易逝、功名未就的担忧,表现得既含蓄又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