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都下写真叶德明
仰看青天不看人,醉里那知眼青白。
一携破砚入长安,素衣成缁绿鬓斑。
上林麒麟著野马,沧洲鸥鹭缀孔鸾。
汉宫威仪既不入贵人样,灞桥风雪又不见诗人相。
不须览镜照清溪,我亦自憎尘俗状。
叶君著眼秋月明,叶君下笔秋风生。
市人请画即唾骂,只写龙章凤姿公与卿。
肯来为予写衰貌,掷笔掉头欣入妙。
相逢可惜迟十年,不见诗翁昔年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画家叶德明的赞美。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作者从年少轻狂到中年沧桑的变化,以及叶德明画技的高超。
第一部分:回忆过去(前八句)
- 作者回忆年轻时在山林隐居,不被人认识,有人以为他是被贬下凡的仙人,也有人觉得他是个狂放不羁的文人。他性格高傲,只仰望天空不看世俗之人,喝醉了更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 后来他带着破砚台去京城(长安)闯荡,结果白衣被染黑(象征被世俗污染),黑发也变白了(象征岁月流逝)。他用"上林麒麟"和"沧洲鸥鹭"比喻自己本是不凡之人,却被迫混迹于平凡之中。
第二部分:现状感慨(中间六句)
- 作者觉得自己既没有达官贵人的派头,也没有风雪中骑驴吟诗的诗人风骨。他说不用照镜子看溪水中的倒影,连自己都讨厌现在这副世俗的模样。
- 这里用"汉宫威仪"和"灞桥风雪"两个典故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尴尬处境。
第三部分:赞美画家(最后八句)
- 转折点出现在叶德明出场。这位画家眼光如秋月般明亮,下笔如秋风般潇洒。他很有骨气,市井之人求画他就骂回去,只愿意画真正的贵人(龙章凤姿)。
- 但叶德明却愿意为作者画这幅衰老的肖像,画完还兴奋地觉得画得很妙。作者感慨相见恨晚,遗憾叶德明没能在自己年轻时画下当年的风采。
全诗亮点:
1. 用"素衣成缁"(白衣变黑)、"绿鬓斑"(黑发变白)这样形象的比喻写岁月变迁
2. "上林麒麟著野马"等对比手法突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3. 对叶德明的描写生动传神,一个清高又有才华的画家形象跃然纸上
4. 最后"相逢可惜迟十年"的感慨,既赞美了画家的技艺,又带出对自己青春逝去的淡淡哀愁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作者个人的生命感叹,也道出了很多人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的共同体验。而叶德明这个愿意为"衰貌"作画的艺术家,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作者的精神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