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狼捕猎的场景,隐喻了生活中强者欺凌弱者的残酷现实。
前四句讲一只母狼带着四只小狼,在两座山岭间追逐成千的羊群。狼觉得自己所向无敌,一时得意忘形,却疏忽了背后的危险。这就像现实中某些仗势欺人的人,只顾着欺负弱者,却忘了自己也可能成为别人的猎物。
后四句笔锋一转:狼不知道,猎人的弓箭早已对准了它。最终,狼只会成为乌鸦的食物,而它凶残的本性,反而害了自己。这里暗示:那些依靠暴力或权势欺压别人的人,看似一时得意,但终将自食恶果。
核心思想:
诗人通过狼的结局告诫世人——恃强凌弱的人,终将付出代价。全诗用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映射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语言简洁却寓意深刻。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