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过大胜关宿黄陂小饮

瘦藤高树郁荒寒,细路悬崖重险艰。
征战几何馀白骨,乡关如此隔青山。
驿亭带暝人争聚,泽国经秋雁自还。
满月黄花一杯洒,人生何地不开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经过大胜关、夜宿黄陂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荒凉秋景与人生感慨的对比,传递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写旅途艰险与战争伤痕 用"瘦藤""荒寒""悬崖"等意象勾勒出萧瑟的山路景象,暗示人生道路的坎坷。"征战白骨"与"乡关隔山"的对比,既点明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又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战火让归乡之路如同隔着重重大山般遥远。

后四句转向市井生机与自我宽慰 黄昏的驿站聚集着归人,秋日的湖泽飞过南归的大雁,这些动态画面冲淡了前文的沉重。最后两句尤为精彩:诗人手持菊花酒(重阳节习俗),突然领悟到——只要心怀豁达,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快乐。这种在荒凉中寻欢的洒脱,与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异曲同工。

全诗亮点 1. 画面感强烈:像电影镜头般从荒山切换到驿站,最后定格在举杯特写 2. 情绪转折自然:由苍凉到豁达,展现中国文人"苦中作乐"的典型心态 3. 节日暗线:重阳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贯穿全诗,让感慨更有文化厚度

最打动人的是结尾的突然振作——明明前文都在说艰难,却能在满月黄花间找到快乐,这种"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态度,正是这首诗穿越时空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