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大宗伯陆平泉二十韵
圣代三仪典秩宗,早辞簪笏遂高踪。
不妨居士称金粟,自羡留侯访赤松。
世卜休明瞻瑞凤,人看玄德望犹龙。
禅心不染空为观,至道无名淡是浓。
法宝六时翻贝叶,星冠七蕊制芙蓉。
山中使者除朝请,林下高僧日过逢。
尘尾言言推理窟,鹏鬐语语落谈锋。
人天寿域开三泖,斗极星躔应五茸。
彩服锦章光熻赩,卿云灵霭气葱茏。
飘飘仙乐清都近,优渥君恩紫诰重。
忆昨明禋开秩典,曾陪泰畤奠圆琮。
彤墀响识尚书履,苍玉声寒禁苑钟。
已见朝端咨上理,宁陈禅草议东封。
法宫论道参宸幄,太庙升歌预辟雍。
喜对圣明多献替,耻随时俗竞周容。
角巾便挂青门柳,野服行携绿玉筇。
姑射餐霞娇雪貌,阳和晞发荡云胸。
赐袍膝下斑衣映,载酒门前篮举从。
玉树琼枝森郁郁,彩鸾丹鷟并嗈嗈。
从教坐阅僧祗劫,岁岁称觞祝九峰。
不妨居士称金粟,自羡留侯访赤松。
世卜休明瞻瑞凤,人看玄德望犹龙。
禅心不染空为观,至道无名淡是浓。
法宝六时翻贝叶,星冠七蕊制芙蓉。
山中使者除朝请,林下高僧日过逢。
尘尾言言推理窟,鹏鬐语语落谈锋。
人天寿域开三泖,斗极星躔应五茸。
彩服锦章光熻赩,卿云灵霭气葱茏。
飘飘仙乐清都近,优渥君恩紫诰重。
忆昨明禋开秩典,曾陪泰畤奠圆琮。
彤墀响识尚书履,苍玉声寒禁苑钟。
已见朝端咨上理,宁陈禅草议东封。
法宫论道参宸幄,太庙升歌预辟雍。
喜对圣明多献替,耻随时俗竞周容。
角巾便挂青门柳,野服行携绿玉筇。
姑射餐霞娇雪貌,阳和晞发荡云胸。
赐袍膝下斑衣映,载酒门前篮举从。
玉树琼枝森郁郁,彩鸾丹鷟并嗈嗈。
从教坐阅僧祗劫,岁岁称觞祝九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写给一位退休高官陆平泉的赠诗,用华丽辞藻赞美他的隐逸生活和崇高品德。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先夸赞陆平泉在朝廷担任礼部尚书(大宗伯)时的显赫地位,但重点是他主动辞官归隐的洒脱。用"早辞簪笏"(早早放下官帽)形容他像汉代张良一样功成身退,追求道家逍遥生活。
中间部分用大量道家、佛家意象描写他的隐居生活:说他像居士一样参禅悟道("禅心不染"),像仙人一样餐霞饮露("姑射餐霞")。用"贝叶经""星冠"等宗教元素,展现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还提到他与高僧往来、谈经论道的雅趣。
后段通过对比突出他的品格:虽然远离朝堂("角巾便挂青门柳"穿着便服闲居),但皇帝依然看重他("紫诰重"指皇帝诏书)。说他本可以继续在太庙参与国家大典,却选择"耻随时俗",保持独立人格。
结尾用神话意象收束:把他比作玉树琼枝、彩鸾丹凤,祝福他像仙人一样长寿("僧祗劫"是佛教极长时间单位),年年都能在九峰山饮酒庆生。
全诗最大特点是"仙气十足",把退休生活写得像神仙日子。实际是通过赞美隐士生活,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推崇"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艺术上善用宗教典故和自然意象,辞藻华丽但不浮夸,展现出明代台阁体诗歌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