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虹

纡馀带星渚,窈窕架天浔。空因壮士见,还共美人沉。
逸照含良玉,神花藻瑞金。独留长剑彩,终负昔贤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彩虹的壮美与短暂,同时暗含了人生理想的感慨。

前两句用"纡馀""窈窕"形容彩虹像丝带般蜿蜒在星河畔,又像天边的桥梁。这里把彩虹比作连接天地的美丽纽带,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充满神话色彩:彩虹因壮士出现,又随美人消失(暗用"虹化美人"的典故);它的光芒像美玉般温润,色彩如黄金般绚烂。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彩虹的神奇,又暗示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彩虹虽如宝剑寒光般耀眼,却终究辜负了古人对永恒之美的追求。这里诗人借彩虹的短暂,表达了对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怅惘。

全诗妙在将自然现象与人生感悟完美结合。写彩虹时既有"架天浔"的磅礴,又有"共美人沉"的柔美;结尾突然转入深沉思考,让整首诗从写景升华到哲理层面。这种由绚烂归于沉思的写法,正是唐诗的典型魅力。

苏味道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