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块天然石笋的独特气质。
前两句"削出青山根,峭立碧玉圭"把石笋比作从青山上削下来的根,又像直立的碧玉令牌,突出它挺拔刚劲的姿态。这里用"削"字特别传神,让人感觉这块石头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出来的艺术品。
中间四句连用三个"不"字,强调这块石笋的与众不同:不像湘妃竹那样带着忧伤的传说,不像传说中舜帝的妃子哭泣染成的斑竹,也不像盘中普通的蔬菜。这些对比让石笋显得更加纯粹自然,没有人为的情感附加。
最后"岂与烟茁齐"用反问语气收尾,意思是这块石笋怎么能和普通草木相提并论呢?进一步突出了它的超凡脱俗。
全诗就像给石头拍了一张艺术照,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比,展现出这块石笋天然去雕饰的美。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造物的赞叹。这种写物手法,能让读者通过具体形象感受到抽象的美学趣味。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