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春游曲祝荔亭席上西唐授衣同作

客愁当春乱如丝,挂在红桥新柳枝。
主人官小肯爱客,载酒唤船波拍拍。
孟婆跋扈作馀寒,玉箫吹过曲阑干。
东陵飞下三青鸟,女儿破颜钿窝小。
繁华瞥眼徒纷纭,牛羊踏穿阿𡡉坟。
隔江山映残梅晚,招之不来殊偃蹇。
主人劝客为乐方,陈郎叩舷发老狂。
高子哦诗妙五字,游鱼出听灯在水。
风花上巳连清明,有约更赋丽人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红桥边朋友聚会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热闹与寂寥交织的复杂情感。

开篇用"客愁如乱丝挂在柳枝"的比喻,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纷乱。随后笔锋一转,写主人虽官职不高却热情好客,带着酒划船而来,船桨拍打水波的声音仿佛能听见。

诗中提到的"孟婆"不是奈何桥的孟婆,而是指春风,说春风带着寒意掠过,玉箫声飘过栏杆。突然飞来的青鸟和少女的笑靥,为画面增添了灵动色彩。但繁华转瞬即逝,笔调又转向苍凉——牛羊踏破古墓,隔江残梅映山,想召唤春天却迟迟不来。

最后写主人劝客寻乐,陈郎拍船帮发狂,高郎吟诗妙绝,连鱼儿都出水倾听。结尾点明这是上巳节(古代春游节日)与清明相连的日子,大家约定要再写一首《丽人行》这样的好诗。

全诗就像一部春日微电影:有愁绪、有欢聚、有音乐、有美景、有狂放、有诗兴。诗人用跳跃的画面,把春日聚会时那种既快乐又带点忧伤的复杂感受,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镜头展现出来,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春天的气息。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