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郡中魁堂会社无匾丙寅1806陈君握卿建朱子祠脩敬字堂颜曰中社书院以郡外有南北社此中立也①
古社今衔署此君,关中特立振斯文。
沂公惜字崇前圣,朱子传闽证夙闻。
地薄西南雄学海,堂开左右庆连云。
春秋二仲频馨存,善气时来满院薰(施懿琳编校)。
沂公惜字崇前圣,朱子传闽证夙闻。
地薄西南雄学海,堂开左右庆连云。
春秋二仲频馨存,善气时来满院薰(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中社书院"的文化场所,歌颂了它传承文化、振兴文教的重要意义。
开头两句点明这座书院的前身是古代社庙,如今挂上了新牌匾。它在当地特立独行,肩负着振兴文教的重任。"关中"在这里代指当地,说书院在当地独树一帜。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书院的特色:这里延续了古人敬惜字纸的传统,供奉着理学大师朱熹的祠堂,说明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书院虽然地处偏远,但学术氛围浓厚,建筑雄伟壮观。"学海"比喻学问渊博,"连云"形容建筑高大。
最后两句写书院四季常有的文化活动:每年春秋两季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整个书院都弥漫着祥和美好的气息。"馨存"指祭祀时香火不断,"善气"则暗示这里培养着向善向上的精神。
全诗通过书院这个载体,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当地文教事业蓬勃发展的欣慰之情。诗中用典自然,比喻生动,让读者感受到这座书院不仅是建筑,更是精神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