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前年守淮西,官府颇雄壮。
园池通远近,亭榭分背向。
炎方得春早,二月花已放。
白红与青紫,夺目纷万状。
得非造物者,为出无尽藏。
朱樱结佳实,炫耀极一望。
钱王锦绣树,金谷红步障。
予时藉清阴,坐待佳月上。
老妻劝我饮,稚子俨成行。
长腰芦花白,宾厨荐新酿。
肴核既狼藉,鲙炙庖夫饷。
乌乌长短句,付与雪儿唱。
眼花乱朱碧,世事齐得丧。
儿童虽见诮,官守幸不旷。
年来客辽海,黄尘没飞鞅。
芳时因奔走,安得有佳况。
一从出山谷,风色如挟纩。
春归樱始华,生意未敷畅。
冬藏苦冰雪,所幸今无恙。
我将话南州,人或疑诞妄。
绕枝三叹息,回首一悽怆。
退坐想繁华,萧然觉神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像一封穿越时空的家书,诗人用对比手法道出了人生境遇的变迁与复杂心境。

上篇:淮西的春日盛宴(回忆)
诗人描绘了在淮西做官时的惬意生活:官府气派,花园亭台错落有致。早春二月就有百花争艳,红白青紫像打翻的调色盘。特别提到朱樱结果时,整个视野都被染红,堪比古代钱王的锦绣园林。这段回忆充满声色盛宴——妻子温酒,孩子绕膝,吃着时鲜芦笋,厨子端上烤肉,歌女唱着新词。诗人醉眼朦胧中看朱红碧绿交错,暂时忘却了世间烦恼。

下篇:辽海的寒冬现实(当下)
笔锋转到当下在辽海的窘迫:黄沙扑面,错过赏花时节,春天来得晚,樱花刚开就遭遇风雪。取暖只能裹紧棉衣,与昔日锦衣玉食形成强烈反差。当诗人向北方友人描述南方美景时,对方竟觉得是天方夜谭。结尾处他独坐回想繁华往事,反而在萧条中获得精神解脱——这种矛盾心理特别动人。

诗眼:冷暖人间的生存智慧
全诗最精彩的是"眼花乱朱碧,世事齐得丧"这句。诗人通过视觉的迷离(看花眼)引申出人生哲理:当你看尽繁华与荒凉,反而能超脱得失。就像现在虽然被孩子笑话寒酸,但庆幸还有公职在身;虽然北方艰苦,但至少平安健康。这种苦中作乐、进退自如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古代文人在逆境中的精神韧性。

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