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家二章 其二

生愁春未转,身已属他乡。
持待百年老,能馀几寸肠?
关河根宿命,文字代饥粮。
归且沽邻酒,醉眠差自强。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无奈。

第一句“生愁春未转,身已属他乡”,意思是春天还没真正到来,自己却已经身在异乡,心里充满忧愁。这里用“春未转”暗示时间流逝,而“身属他乡”则直接点出漂泊的处境。

“持待百年老,能馀几寸肠?” 这两句是自问:如果一直这样漂泊到老,心里还能剩下多少对家乡的眷恋?用“几寸肠”比喻情感的消耗,既形象又带点苦涩的幽默。

“关河根宿命,文字代饥粮” 是说,走遍山河似乎是命中注定,而写诗作文成了勉强填饱精神饥饿的“粮食”。这里透露出一种无奈——漂泊是命运的安排,而写诗只是让自己暂时忘记现实的困苦。

最后两句“归且沽邻酒,醉眠差自强” 是自我安慰:要是能回家,就去买邻居酿的酒,喝醉了睡一觉,或许能让自己好受一点。“差自强”意思是“勉强算是一种自我安慰”,语气里带着疲惫和一点点希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郁而克制的,没有大哭大闹,而是用平淡的语言表达深沉的乡愁。诗人把漂泊的苦闷、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用文字和酒来麻痹自己的无奈,都写得真实而动人。读起来像是一个疲惫的旅人在深夜独白,让人感同身受。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