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写给同僚陈三石的赠别之作,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感慨,表达了对仕途艰辛和故乡思念的复杂情感。
首联"独上高城回首难,扬雄老去滞微官"用登高望远的场景开篇,暗示人生处境。诗人独自登上城楼,回望来路充满艰难,就像汉代文人扬雄那样,年纪渐长却仍做着卑微的官职。这里透露出对仕途不得志的无奈。
中间两联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展现旅途艰辛。"湖天摇落云舒卷"描绘湖天相接、云卷云舒的浩渺画面;"巫峡萧森路折盘"则刻画巫峡幽深、山路盘旋的险峻。这些既是实景描写,也暗喻人生道路的曲折。"廿载兵戈违故里"道出二十年战乱阻隔了回乡之路;"千村输挽向长安"展现百姓为朝廷输送物资的辛劳,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尾联"京江原是三巴水,莫作郫筒万里看"最见巧思。诗人说眼前的长江(京江)其实就是故乡三巴地区的水流,劝友人不要把它当作万里之外的郫筒酒(四川特产)来看待。这是用故乡的江水来安慰离乡的友人,表达"虽在异乡,共饮一江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中国人"天涯若比邻"的传统情怀。
全诗将个人际遇、旅途见闻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既有对仕途坎坷的感叹,也有对民生多艰的忧思,最后以温暖的乡情作结,体现了古代文人既关注自身命运,又心系天下的精神境界。诗中湖天、巫峡等壮阔意象的运用,使个人情感得到了升华,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深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