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其二

云烟物外澹相涵,白发迟留兴愈酣。
寒浥蓬莱临碣石,暖吹芳杜对晴岚。
绯桃侧径通溪口,柔柳沿池拂水南。
岩下可能桴老在,松乔疏处问清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林的宁静画卷,通过老人踏青的视角展现自然与人的和谐。

开头两句写云雾在山间轻盈飘荡,老人虽白发苍苍却游兴正浓——这里用"云烟"的朦胧感烘托超脱尘世的氛围,而老人"兴愈酣"的细节打破了我们对年迈者体弱的刻板印象,反而传递出老当益壮的生命力。

中间四句用冷暖对比勾勒春日特征:既有蓬莱仙山般的清寒("寒浥"),又有晴日照耀山岚的温暖;既有溪边灼灼盛开的桃花("绯桃"),又有池畔轻抚水面的柔柳。诗人通过"寒浥/暖吹"、"绯桃/柔柳"这些意象组合,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度变化,看到桃红柳绿的明艳色彩。

结尾两句最有趣:老人猜测山岩下或许住着乘木筏的隐士("桴老"),于是透过松枝间隙去探寻清潭——这个"问"字用得巧妙,既是向潭水发问,也是向自然寻求答案,把老人孩子般的好奇心写得活灵活现,让整首诗在空灵中透出人间烟火气。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山水纪录片:镜头从云雾全景推到桃花特写,最后定格在老人弯腰看潭水的背影,既有水墨画的意境,又有生活化的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