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居漫兴 其十九

野笋无料理,惟宜贱子餐。
若教都作竹,约略百来竿。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得非常接地气,就像在和我们拉家常。诗人说野外的竹笋没人打理,正好适合我这样的普通人吃。要是这些笋都长成竹子,估计能有一百来根呢。

表面看是在说竹笋,其实藏着两层意思:
1. 诗人用"野笋"自比,说自己就像没人管的野笋一样平凡,但恰恰适合过简单生活。
2. 后两句特别有意思——笋变竹子本是自然规律,但诗人用"若教"(如果让)这个假设,好像在说:要是真让这些笋都长成竹子,那场面可就壮观了。这里暗含着对生命潜力的赞叹,平凡的小笋里藏着百竿翠竹的可能。

整首诗妙在:
- 用最普通的食材(野笋)写生活哲理
- 数字对比很生动(一颗笋vs百竿竹)
- 语言像聊天一样自然,但越品越有味道
就像我们平时吃野菜时会感叹"这么多野菜要是都种起来能卖多少钱",诗人把这种日常联想写得既朴实又有深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