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歌

汗血神驹不世出,一旦生下月氏窟(生下,民国本作“下生”。)。
凤臆龙鬐首渴乌,身带虎文异筋骨。
朝刷昆崙,暮秣西极。
电迈飙驰,不可慌惚。
仰天长鸣,万骑辟易。
忆昔元封盛治时,长驱万里来京师。
天子纵观心独喜,荐诸宗庙形歌诗。
翠云为鞁七宝鞍,置之天驷十二闲。
乘舆亲临至甘泉,曾骖玉辂鸣和鸾。
君不见汉家凋弊由天马,无限生灵膏草野。
万古千秋恨未消,至今鬼哭宛城下。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汉武帝引进西域天马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天马的神骏非凡,暗喻了统治者追求虚华而忽视民生的历史教训。

开篇用"汗血宝马""凤臆龙鬐"等夸张比喻,把天马写得像神兽般威风。它能早上在昆仑山洗刷,傍晚就到西方极远之地吃草,跑起来快得像闪电狂风,一声长啸就能吓退千军万马——这些描写都在突出天马的稀世珍贵。

中间转到汉武帝时期,描写这匹宝马被隆重迎接的场景:用翠云装饰马鞍,放进皇家马厩最尊贵的位置,皇帝亲自驾着它参加祭祀。这些铺张的排场,其实已经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最后四句突然急转直下,点明主旨:正是这种对名马的狂热追求,导致汉朝国力衰败。无数百姓为寻找天马而死在荒野,宛城下的冤魂至今还在哭泣。这里用"鬼哭"的意象,强烈谴责了统治者为满足私欲而劳民伤财的行为。

全诗就像一部微缩的历史剧:前半段越把天马写得神奇,后半段"劳民伤财"的批判就越有力。诗人用艺术夸张的手法提醒世人:任何脱离实际的虚荣追求,最终都要付出惨痛代价。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