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疲惫的官员清晨出发赶路的场景,充满画面感和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出发前的状态:天还没亮就被鸡叫声吵醒("随鸡起"),身体虚弱得需要靠喝酒来提神("索酒扶")。这里用"偃蹇""衰羸"两个词生动表现出主人公的困倦和疲惫。
中间四句描写行进路上的场景:风中传来开道的锣声("风钲"),雾中举着的火把照亮崎岖山路("雾烛")。前面有人举着熊图案的旗帜开路("开熊帜"),轿子周围簇拥着持武器的护卫("虎殳"指兵器)。这些细节既展现了古代官员出行的排场,也暗示了山路的危险。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平时在山中居住时觉得耳根清净("耳根静"),但今天一大早就被这些仪仗队的吆喝声吵得心烦("厌驺呼")。这里通过对比,巧妙表达了主人公对官场繁琐礼仪的厌倦,以及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全诗用具体的细节描写,把一次普通的公务出行写得有声有色。特别是结尾处那种"嫌上班太吵"的小情绪,让现代读者也能会心一笑,感受到古今相通的生活体验。
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