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

杜陵昔日歌秋风,卷去屋上茅三重。
村翁今夜叹秋雨,冲倒檐前墙数堵。
瓦倾栋挠直见天,寒侵素被不得眠。
相如家徒四壁立,我比相如尤可怜。
钱唐近报融风起,瓦砾尘埃半城市。
霜餐露宿人遑遑,衣食难谋况居止。
呼童向晓收篁芦,补篱织箔聊枝梧。
雨飘有限行且止,秋阳余暖留桑榆。
呜呼居得一日且一日,丈夫安能事一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苦老人在秋雨中的困境,同时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普遍苦难。全诗用对比手法和生动细节,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坚韧。

开头用杜甫(杜陵)的典故做对比:杜甫当年为秋风卷走茅草而忧愁,而现在的老翁遭遇更惨——秋雨直接冲垮了土墙,屋顶漏雨,冷得睡不着觉。这里用历史名人的遭遇作铺垫,突出普通百姓更艰难的处境。

接着用司马相如"家徒四壁"的典故自嘲:古代文人虽然穷但还有四面墙,而现在的破屋连墙都塌了,比古人更可怜。这种自嘲中带着心酸。

中间突然插入社会新闻:杭州(钱唐)遭遇龙卷风(融风),半个城市变成废墟。这说明不只是个人不幸,整个社会都处在动荡中,百姓流离失所,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

最后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老人叫孩子天不亮就去砍竹子,编篱笆临时修补破屋。虽然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雨飘有限行且止"),但依然抓住秋日最后的暖阳努力生活。结尾的感叹"能住一天是一天,大丈夫怎能被一间破屋困住",既透露无奈,又展现不服输的骨气。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秋雨破屋的具体场景,反映社会动荡的大问题 2. 通过历史对比,说明百姓苦难自古有之且愈演愈烈 3. 在绝望中展现劳动人民的韧性和智慧 4. 语言朴实但画面感强,比如"瓦倾栋挠直见天"让人立刻能想象屋顶漏个大洞的样子

这不仅是首个人抒怀的诗,更是古代底层人民生存困境的生动记录,其中"修补破屋"的细节和"能住一天是一天"的心态,至今仍能让遭遇困境的人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