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补之梅花用图中题者韵 其三

藉甚荆篱并石桥,每逢开处豫愁凋。
惟应个老神丹点,常馥春风白玉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画面,并融入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永恒的向往。

前两句"荆篱石桥边的梅花开得极好,但每次看到它绽放时,我就开始担心它终将凋谢",通过"荆篱"、"石桥"这些朴素的景物,衬托出梅花的清雅。诗人用"豫愁凋"三字,生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伤感。

后两句笔锋一转:"只有那位画梅高手(杨补之)用神奇的笔墨点染,才能让这白玉般的梅枝永远在春风中散发芬芳。"这里将画家的艺术比作"神丹",赞美其能让梅花的美永恒留存。诗人通过赞美画艺,实际上表达了对艺术超越时间、留住美好的向往。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自然之梅与画中之梅对比:现实的梅花终会凋零,而画中的梅花却能永葆青春。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珍视,也道出了艺术的价值——它能战胜时间的流逝,让瞬间的美丽成为永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