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坐戏述
城市鬨舆儓,山中喧虫鸟。
并百千万音,沸向楼头绕。
陂田尽蛄黾,游蜂亦来搅。
乌鹊雊雉外,布谷黄鹂好。
牛犬声蠢蠢,豕唤鹅鸭恼。
鸣鸡在邻墙,风雨尤自扰。
豺狼有时啼,悲风振林杪。
苍鹰尔何知,逐鸠下觜爪。
我欲洗心坐,冥合万物表。
樵歌又四起,牧童和未了。
何况溪涧流,断续满怀抱。
一笑谢巢由,勿为世人道。
并百千万音,沸向楼头绕。
陂田尽蛄黾,游蜂亦来搅。
乌鹊雊雉外,布谷黄鹂好。
牛犬声蠢蠢,豕唤鹅鸭恼。
鸣鸡在邻墙,风雨尤自扰。
豺狼有时啼,悲风振林杪。
苍鹰尔何知,逐鸠下觜爪。
我欲洗心坐,冥合万物表。
樵歌又四起,牧童和未了。
何况溪涧流,断续满怀抱。
一笑谢巢由,勿为世人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各种声音的山居场景,通过声音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嘈杂的声音世界(前16句)
诗人用"声音大杂烩"的方式,列举了山中听到的各种声响:从昆虫(蛄黾、游蜂)、鸟类(乌鹊、布谷、黄鹂)到家畜(牛犬、豕鹅鸭),再到自然声响(风雨、豺狼啼叫)。这些声音有的悦耳(布谷黄鹂),有的恼人(鹅鸭叫),有的凶猛(豺狼、苍鹰捕食),共同构成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山居环境。
2. 寻求内心平静(中间4句)
在喧嚣中,诗人想"洗心"静坐,试图达到与万物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这里的"洗心"可以理解为清除杂念,寻找内心的宁静。
3. 接受自然的馈赠(最后4句)
当诗人刚要静下来时,又听到樵夫的歌声、牧童的应和,还有溪水流动的声音。这些声音不再让他烦恼,反而成为自然馈赠的一部分。最后他笑着对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代表纯粹的隐士生活)说:这种感悟不必告诉世俗之人。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声音作为主线,从"听烦了"到"听懂了"的转变过程
- 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山居生活,不是美化后的"田园牧歌"
- 最后透露出一种生活智慧:不必刻意追求绝对的宁静,学会与各种声音共处才是真正的超脱
就像现代人住在城市里,开始可能觉得车声、人声很吵,但慢慢学会在这些声音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