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日出景象,充满动感和生命力。
首句“翠壁黄湾曙色浮”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勾勒出清晨的海湾:翠绿的山崖、金黄的沙滩,晨光在水面上浮动,画面明亮而温暖。
第二句“若华已自涌惊流”将太阳比作神话中的“若木之花”(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形容朝阳从汹涌的海浪中喷薄而出,充满力量感,仿佛能听到海浪的轰鸣。
后两句由景生情,诗人看到眼前景象,自然联想到著名的钱塘江潮。“万顷银涛一派秋”用夸张的手法,把阳光下的海浪比作秋日钱塘江的银色波涛,既宏大又带着一丝清冷。
全诗短短四句,却融合了神话联想、自然奇观和人文记忆,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震撼人心的美。最妙的是结尾的“一派秋”,在壮阔中突然注入一丝凉意,让人回味无穷。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