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四续六首 其五 列仙图
往昔看画谱,吾爱《列仙图》。
前人有画本,相貌多魁梧。
了不异人意,方面美髭须。
此图独不尔,作者出浮屠⑴。
老聃寿者相,胡坐驾牛车。
篷下悬卷轴,后有酒一壶。
赤松诸仙人,面目如干瓠。
枯瘦多皱纹,俨然山泽癯。
长生不驻颜,道理非龃龉。
见识能到此,善哉二氏徒。
前人有画本,相貌多魁梧。
了不异人意,方面美髭须。
此图独不尔,作者出浮屠⑴。
老聃寿者相,胡坐驾牛车。
篷下悬卷轴,后有酒一壶。
赤松诸仙人,面目如干瓠。
枯瘦多皱纹,俨然山泽癯。
长生不驻颜,道理非龃龉。
见识能到此,善哉二氏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欣赏一幅名为《列仙图》的画作时的感想。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神仙形象,最后点明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开头说作者以前看过很多神仙画像,那些画里的神仙都是高大威猛、方脸美髯的传统形象,和普通人想象中差不多。但眼前这幅由僧人创作的《列仙图》很特别——画中老子(老聃)虽然被画成长寿模样,却坐着破牛车,车篷下挂着书卷,后面还挂着酒壶,显得很生活化。其他仙人如赤松子等,更是被画成干瘪葫芦般的面容,满脸皱纹,活像山野里的干瘦老头。
诗人由此悟出深刻道理:真正的长生不是保持年轻容貌,这些"丑神仙"恰恰揭示了生命真谛——衰老是自然规律,追求长生不必执着容颜永驻。最后称赞佛教和道教的修行者("二氏徒")能看透这个道理,实在高明。
全诗妙在通过"美神仙"和"丑神仙"的对比,打破人们对神仙必须仙风道骨的刻板印象,用幽默的比喻(如干瓠、山泽癯)让深奥的哲理变得生动可感,最终传递出"顺应自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