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衣公祠

江南杜宇影飘瞥,万里滇蜀啼不绝。群鸟相从羽毛折,夜夜三更口流血。

葛衣老子尔何人,十年饱啖松山雪。问之不答姓与名,仰天长啸中如结。

乞食来往金城市,补锅锯筒手皴裂。相逢河西鲁朱家,杵臼订交讵亲切。

堂上击筑堂下吟,矐目佣人泣幽咽。遗骨不归中原土,西南风至烟灰灭。

允吾古祠荐松肪,铁面梗裔陪俎列。吊客莫叹葛衣单,海枯石烂臣心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名叫"葛衣公"的传奇人物,他像一只杜鹃鸟一样漂泊万里,从江南到云南四川,历经艰辛却始终不改初心。

开头用杜鹃鸟(杜宇)的意象,说它不停啼叫直到嘴角流血,暗示主人公的执着。这位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十年来靠吃雪山上的雪充饥,不肯透露姓名,只是仰天长叹,心中似有郁结。

他在金城一带靠补锅维生,双手皴裂。后来遇到河西的鲁朱家(用战国侠客典故),两人成为知音。他们一个击筑(弹奏乐器)一个吟诗,连眼盲的仆人都感动落泪。

主人公死后遗骨未能归乡,就像烟灰随风飘散。现在人们在允吾古祠用松脂祭祀他,他的铁面后裔(指精神传承者)也来陪祭。最后诗人劝慰吊客:别嫌葛衣单薄,就算海枯石烂,这位忠臣的热血也不会冷却。

全诗通过这位补锅匠的故事,歌颂了贫贱不移、忠贞不渝的精神。用杜鹃啼血、松山积雪等意象,把小人物的坚守写得悲壮动人。最后"海枯石烂臣心热"的结句,把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