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帖子 其二 (淳熙五年)皇帝阁

民寿休颁朮,人淳罢赐枭。
尧贤不遗野,楚些岂劳招。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端午帖子 其二 (淳熙五年)皇帝阁》是一首描述端午节的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首诗从皇帝的角度描绘了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和理念。

1. “民寿休颁朮”:这句诗表达了皇帝希望人民长寿的愿望。“休颁朮”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百姓的祝福和照顾,让百姓得到休息和恩泽。
2. “人淳罢赐枭”:这句诗描绘了人民的淳朴和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淳”表示淳朴,“罢”是停止的意思,“枭”在古代可能指一种恶鸟,这里可能是指代某种恶人或不好的事物。端午有吃粽子的习俗,有些地方会用枭的形状来制作粽子。皇帝停止赐枭可能表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社会上的不良事物,让社会回归淳朴。
3. “尧贤不遗野”:尧是古代圣明的君主,“遗野”可以理解为遗留在野外。这句诗表达了皇帝希望像尧这样的贤君不会遗漏民间的任何角落,即希望贤明的治理能够覆盖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民。
4. “楚些岂劳招”:这句诗涉及到端午节的一个历史背景。“楚些”可能指的是屈原的诗歌或者楚辞。“劳招”可以理解为辛苦地召唤或邀请。屈原是楚国人,他在端午节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会在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这句诗可能表达了皇帝认为纪念屈原并不需费太大的力气或劳力,因为屈原的精神已经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了。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皇帝对百姓的关爱和对端午节的重视。诗中展现了淳朴的民风、对贤明的追求以及对传统节日的纪念。同时,通过这首诗,也可以感受到皇帝希望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好愿景。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