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在春天里的寂寞与思念。
春天来了,窗外开满鲜花,本该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但她的丈夫远在咸秦(古代地名,暗示远方)从军或任职。女子独自守着华丽的闺房("绿窗"指华美的窗户),却因孤独而辗转难眠。这时,她看到窗外成双成对的紫燕在嬉戏玩耍,仿佛在故意嘲笑她的形单影只。
诗人通过三个鲜明对比来突出女子的孤寂: 1. 满园春色与独守空房的对比 2. 丈夫远行与自己独处的对比 3. 双飞燕子与孤寝难眠的对比
全诗最妙的是最后一句,把无情的燕子写得像是有意捉弄人,其实是女子内心苦闷的投射。这种"移情于物"的手法,让读者更能体会她那种无人倾诉的委屈和思念。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堆砌辞藻,却通过日常所见景物,生动传达出深闺女子的细腻情感,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美好春光里却无人相伴的普遍困境。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