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霁阁晚望

一阁纳万象,危阑俯渺茫。
白沙难认月,黄叶易为霜。
宿鸟投烟屿,归樵趁野航。
孤吟谁是伴,渔笛起沧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光霁阁远眺黄昏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简洁的画面传递出深邃的孤独感与自然之美。

首联"一阁纳万象,危阑俯渺茫"像广角镜头:小小楼阁包罗天地万象,诗人靠着高栏俯瞰苍茫远方。这种大与小的对比,立刻让人感受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中间两联用四个精巧的特写镜头:
1. "白沙难认月":月光照在白色沙滩上,白沙与月光融为一体,分不清界限。这个细节既写实又充满诗意。
2. "黄叶易为霜":枯黄的落叶铺在地上,乍看像结了一层霜。用视觉错觉巧妙点出深秋时节。
3. "宿鸟投烟屿":暮色中归巢的鸟儿飞向雾气笼罩的小岛。
4. "归樵趁野航":砍柴人搭着顺路的小船回家。
这些画面动静结合,既有黄昏的朦胧美,又透着人间烟火气。

尾联"孤吟谁是伴,渔笛起沧浪"突然转折:当诗人独自吟诗时,只有远处渔夫的笛声从水面传来与他作伴。最后这个开放式结尾特别动人——茫茫水面上飘来的笛声,既加重了孤独感,又给这份孤独增添了诗意。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宏大场景切换到细腻特写,最后定格在"孤独诗人+远处笛声"的意境上。不用直接说"我多孤独",但每个画面都在传递这种感受。最厉害的是,明明写的是孤独,却让读者觉得这孤独很美,这就是古典诗词的魔力。

真山民

处州丽水人。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真山民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