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节,诗人独坐听雨、看落花的愁绪。
开头"几夜剪灯听雨"用生活化的场景——深夜剪烛芯听雨声,营造出孤独氛围。"帘卷落红飞处"是清晨拉开窗帘,看见花瓣随风飘落的画面,暗示春天即将结束。
"那更替花愁"是词眼:明明自己心里难受,却说是替凋谢的花儿发愁。这种"替花担忧"的写法很巧妙,把人的伤感转移到景物上。"春要舍将人去"直白点破:春天就像个狠心的人,说走就走。
最后重复的"无绪"(心里烦乱),配上"残莺新絮"的意象——老莺声嘶、柳絮乱飞,把那种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通过视觉和听觉完全展现出来了。
全词没有生僻字,就像用白描手法拍了个短视频:深夜听雨-晨起看花-感叹春去-心烦意乱。普通人读着画面感很强,能立刻体会到那种"看着美好事物消逝却无能为力"的共通情感。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