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重的古代祭祀场景,核心是通过服饰细节展现礼仪之美。
前两句"玲玲衡笄,翚衣褕翟"用首饰碰撞的清脆声响(玲玲)和华丽的礼服(羽毛装饰的祭服),瞬间激活了画面感。就像电影特写镜头,先给发簪一个近景,再拉远展现整体华服。
后两句"自内而祭,为君之则"揭示了更深层的含义:祭祀者从内室缓步而出的仪式感,暗示着这种庄重仪式本身就是君主行为的典范。"自内而祭"四个字让人仿佛看到仪式人员虔诚的步伐,而"为君之则"点明了礼仪教化的重要意义。
全诗短短十六字,却完成了从视觉(华服)、听觉(首饰声)到精神内涵(礼仪规范)的三重呈现。这种由外及内、由具体到抽象的写法,就像先用金线绣出图案,再让你看到整幅锦绣的意义,展现了古代礼仪中"外在形式与内在规范相统一"的哲学思想。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