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晓枝开早未多稠,屡嗅清香不忍收。
万木已知春尽到,百花常负后来羞。
东风也合相和暖,腊雪无端欲滞留。
满眼萧疏正堪惜,莫将横笛起人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梅花初绽的景象,通过梅花与周围环境的对比,传递出一种孤傲又略带惆怅的情感。

开头两句写梅花开得早但还不茂密,诗人反复闻着花香舍不得离去——这里用"不忍收"的拟人手法,表现了对梅花的珍爱。三四句形成巧妙对比:当其他树木刚感知春天时,梅花已开过;当百花争艳时,迟开的梅花反而显得不合时宜,这种时间差制造出梅花"生不逢时"的孤独感。

五六句用拟人手法写天气:东风本该送暖,可寒冬的积雪却赖着不走。这种气候的矛盾就像在为难梅花,暗示美好事物生存的不易。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看着稀疏的梅枝正感到惋惜,突然说"别吹笛子了,免得更添愁绪"。这里的横笛典故暗含乡愁,诗人怕笛声会让自己对梅花的怜惜升级成更深沉的忧伤。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梅花"开得太早又开得太晚"的矛盾处境,比喻才华与时代错位的文人命运;二是通过东风与残雪的对抗,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三是结尾从赏花突然转到怕听笛声,这种情绪转折非常自然,让读者跟着诗人一起,从单纯的赏花愉悦,不知不觉陷入更深的人生感慨。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