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忠庙①
中唐天宝末,万里胡尘昏⑴。
两京既不守,百僚争窜奔。
桓桓张许公,秉义江淮间。
睢阳抗要冲,百战阅险艰。
慷慨忠义士,焦劳摧肺肝。
孤城忽食尽,饥肠为辛酸。
终焉费力敌,西拜泪潺湲。
平生誓许国,视死非所难。
忠魂上诉帝,悲号达天关。
雄名垂竹帛,闻风心胆寒。
灵祠依山麓,千载瞻遗颜。
我来重致辞,肃恭荐蘋蘩。
临风发浩歌,击节空长叹(明隆庆《潮阳县志》卷一五)。
两京既不守,百僚争窜奔。
桓桓张许公,秉义江淮间。
睢阳抗要冲,百战阅险艰。
慷慨忠义士,焦劳摧肺肝。
孤城忽食尽,饥肠为辛酸。
终焉费力敌,西拜泪潺湲。
平生誓许国,视死非所难。
忠魂上诉帝,悲号达天关。
雄名垂竹帛,闻风心胆寒。
灵祠依山麓,千载瞻遗颜。
我来重致辞,肃恭荐蘋蘩。
临风发浩歌,击节空长叹(明隆庆《潮阳县志》卷一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两位忠臣张巡和许远死守睢阳城的故事。诗人用热血沸腾的语言,歌颂了他们的忠勇精神。
开头四句交代背景:唐朝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横行中原,连长安洛阳都失守了,官员们纷纷逃命。这时候张巡、许远站出来,在江淮一带坚持抵抗。"桓桓"形容他们威武的样子,"秉义"是说他们坚持正义。
中间八句描写惨烈战况:睢阳是战略要地,他们经历上百次恶战。将士们忠心耿耿,累得肝肠寸断。最后城里断粮,饿着肚子打仗。虽然最终失败,但他们临死时依然向着长安方向跪拜流泪,始终没忘记效忠国家。
后面六句升华主题:说他们的忠魂感动上天,英名载入史册,连敌人听到都害怕。现在人们建庙纪念,千年来百姓都来瞻仰。最后四句是诗人自己的感慨:他来祭拜时恭敬地献上祭品,迎着风高声歌唱,却只能拍着节拍长长叹息。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会死也要坚持"的精神。诗人用"饥肠辛酸""泪潺湲"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又用"视死非所难""雄名垂竹帛"突出英雄气概。最后诗人自己的祭拜场景,让历史与现实产生共鸣,让读者也跟着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