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二○○一年)

藓碧愁缘石阙深,依庸堂上雨风侵。
贞怀堪拟惟磐石,霜干恒馨皆茂林。
自是君王摒私议,未因刍狗放公心。
我来徙倚思春泽,高阁已无流水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东林书院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书院景物的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正直精神的赞美。

前两句写书院现在的景象:长满青苔的石阶显得幽深寂寥,依庸堂在风雨中显得破败。这里用"藓碧""雨风侵"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

中间四句转入对书院精神的赞美:书院中人坚守正道的心志像磐石一样坚定,他们高尚的品格如同茂盛的树林散发馨香。虽然君王(指当权者)排斥不同的声音,但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因此放弃追求公义的心志。这里"贞怀""霜干"等比喻,赞美了书院传承的刚正不阿的精神。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作者徘徊在书院中,期待能感受到昔日的精神滋养,但发现书院已不复当年的盛况。"高阁已无流水音"这个意象,既指书院建筑的实际荒废,也暗喻书院传承的精神在当代已经式微。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既表达了对书院破败的惋惜,更歌颂了书院代表的不畏权势、坚守正道的精神。诗中运用青苔、磐石、霜干等意象,将抽象的精神品格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对正直品格的推崇。

0